Diep.io 繁中維基
Advertisement
Diep.io 繁中維基



維基週報連載:迪普星

迪普星的開端[]

一個空曠幽閉的房間,兩個聲音模糊不清,回音重重。
「這件事絕不能讓其他人知道!聽清楚了嗎!」一個低沉堅定的聲音迴盪著。
「但…這種事傳播的速度不是我能控制的啊!」另一個聲音回應。
「你們這些…這些……,唉…」低沉的嗓音已經沒了那份堅定。
「我……這不都是…是…您的錯嗎?」另一個聲音虛弱地顫抖著。
「你……」低沉的嗓音也顫抖著,但聽起來格外憤怒。

世界統治者[]

這一日的廣場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民眾,熱鬧非凡…
「這一切都是迪普的錯!」憤怒的聲音大喊。
「請他好好解釋這是什麼情形!」又一聲大喊。
「都已經大難臨頭了,還不出來面對真相嗎?」
場外的氣氛已經沸騰到極點了,這時,台上一個高大的人影悠悠晃出,群眾漸漸平息,怒髮衝冠。
「你們好,請問各位聚集於此,是有什麼目的嗎?」低沉的嗓音在鴉雀無聲的人群中清楚地傳播。
群眾又沸騰了。
「迪普,你終於出來了!」「還我們一個公道!」「你沒有事先設想你做出這件事的後果嗎?」
「各位,」迪普低沉的嗓音悠悠盪開「我必須與各位解釋清楚,你們也希望我解釋清楚,但在那之前,可以請你們稍安勿躁嗎?否則我們永遠都談不攏的。」

…………

事情是這樣的,今年已經是2090年了。三年前,也就是2087年,世界氣候異常,全年再無四季之分,洋流錯亂、地震頻繁、天災不斷…,種種現象都顯示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,也因為如此,全球一百億人口為了生存,全都難得地團結合一,表面上已經達成協議,自從2087年起,每四年透過選舉選出一名「世界統治者」,這名世界統治者沒有國籍區分,只要是一百億人口中最優秀的一位,那他就有資格擔任此工作,這位就是現下的迪普。

三年前迪普剛上任,作為第一任統治者,他有必要整頓人心,並設法在地球以外的空間建造出一個適合一百億人口的生存空間。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完善的計畫,以現今的科技,迪普打算將月球與火星各分出一半的質量,將這兩半合而為一後,趁太陽、金星與地球連成一線時,透過萬有引力與推進器將此巨大的「星球」送上太陽的軌道上做為人造行星,這將會成為人類做出的第87顆人造行星。

事關重大,迪普當然沒有告知世界所有人,只有將此行動交由他最信任的幕僚,並且指使NASA最頂尖的太空人員製造出足量的爆破劑與推進動力,當然也少不了逾光速火箭,即使技術許可,但這些資源對於已幾近被掏空的地球來說負擔實在太大,迪普花了半年時間備妥資源,並在一個月內順利將此「星球」製造完成並且送上行星軌道,這是21世紀末最尖端的科技所做出來最頂尖的臨時避難所,預計此星球可以使用到22世紀末沒有問題。

至於水源與大氣層的部分,迪普直接向還有幾億年壽命的太陽「借」了足量的氫氣,並將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氣,運送到此星球後燃燒,預計在一年之內造出可供十億人口使用的水源;大氣層的事只能先暫緩,否則地球將會更劇烈地被紫外線破壞殆盡。

為了加速新星球的開發,迪普製造出了一萬部機器人,這些人工智慧將會幫助迪普在新星球工作,使迪普無後顧之憂。順帶一提,這個星球的名字是「迪普星」。

另一個開端[]

三年前,迪普星成功被人類憑藉著優異的本能創造出來,造就了太空史上新的一頁。但大家想都沒想到,也想不到,迪普星卻成了今年人類的大浩劫,這一切難道是天意?

迪普星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星球,應該說這根本無法稱作星球。這顆行星是繞著太陽轉,軌道長與地球相當,但軌徑卻與地球垂直。拉近一看,迪普星的半面是銀白色的各種氧化金屬,這面銀白永遠面向太陽;而永遠背對著太陽的那面則是暗紅色的氧化鐵。地心的部分則是高溫的熔融鐵,儘管如此,這些類似岩漿的物質並不會藉由高山噴發,只會存在於星球內部。

第一批被送上迪普星的機器人一共有整整一萬台,每台都搭載著四分之一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板,機器人的外型與人類相似,只是他們胸前有配置了一個直徑三十公分、長五十公分的圓砲管,所射出的彈藥每發都有56公斤TNT的能量,目的是摧毀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隕石(由於迪普星並沒有大氣層,因此隕石會直接降落至地表)。這些機器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將向光面的氧化金屬還原,並使用這些被還原的金屬建造適合人類居住的房屋,迪普預計在一個月內就建造出可供一百萬人居住的房子,再視這些機器人的效率來做為日後是否再增加機器人的評斷標準。由於機器人非常依賴陽光,所以他們一開始都是被送上向光面,使他們能永久運轉。同時,他們也能透過電子訊號彼此傳遞訊息,這項功能是為了能讓機器人們分工合作,建造房屋時會來得更有效率,擊碎隕石的工作也可以透過此功能來協調。

為了確實將此計畫變得周詳,迪普在每個機器人身上都搭載了一個定位系統,顯示每個機器人在每天移動的路徑、距離、速度等等,還會回報每天還原了幾摩爾的氧化金屬,建造了多少房屋等等,為的就是確保每台機器人都有工作,檢視是否有機器人損壞的現象。

…………

這個回報系統至今已經三年了,一切資訊都正常,三千六百萬棟房屋也如期完成,就在迪普準備要將這個被隱瞞許久的事實昭告天下,彰顯自己的功業時,一個突如其來的重大資訊傳到了迪普的耳中……

「報…報告長官」虛弱的聲音再次出現,「大…大事不妙了!」這次聲音更虛弱了,而且帶有著無比的惶恐。
「怎麼啦?」迪普特有的低音說,「難道又是那些非洲饑民來給我請願了?」說完迪普放開喉嚨一聲長笑。
「長官…事關重大啊…迪普星的機器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一萬台了…」
「你去哪裡找來這錯誤的資訊啊?你以為我的太空望遠鏡沒辦法看到銀色沙地上的黑點?」
「長官…向光面的機器人是一萬台沒錯,但…另外一面……」這個聲音漸漸虛弱
「另外一面如何?」
「依我目測…有成千上萬台機器人…」
「你確定你看到的不是隕石?那些機器人只會打向光面的隕石啊!」
「不…不是的,確實是機器人,他們好像還…打成一團…」
「這件事絕不能讓其他人知道!聽清楚了嗎!」
「但…這種事傳播的速度不是我能控制的啊!」
「你們這些…這些……,唉…」
「我……這不都是…是…您的錯嗎?」
「你……」

不容忽視的人工智慧[]

事實遠超過迪普的想像,他太大意了。三天後,大批機器人從迪普星蜂擁而來,不但使用胸前的砲管四處破壞建築,甚至某些嗜血的機器人開始大開殺戒,不過旬日,地球成了名符其實的廢墟。四十幾億年來宇宙孕育出的美妙星球就此沒落,人類的出現才不過兩萬年…

寂寥的地球上沒有一個倖存者,焦黑的枯草枯木隨處可見,經過這番摧殘後的的美麗星球,外表已經布滿了坑坑巴巴的「隕石坑」,地心內的岩漿也隨著「隕石」而被震出,曾經的藍色星球漫出一片火紅,從太空遠遠望去,這顆似黑似紅的星球已經不如以往顯眼,但一切都太遲了。

事情是這樣發生的:

2087年,第一批萬人機器隊抵達迪普星。由於人類賦予了他們相互溝通的能力,所以他們就可以照著自己的意見與其他機器人溝通,正因為如此,一萬個機器人難免會有「紛爭」,默默地在一個月後,機器人們就「自動」分為兩大群,一群是打算辛苦工作為人類效勞的機器人,另一群則是想發起「革命」,直到人類被摧殘殆盡為止。

為何這些資訊迪普無法了解?其實在50年代後的機器人語言都無法受到人類精準地控制,他們的語言只有彼此了解,人類是非常難以解讀他們的語言的。機器人與大部分都是片語的縮寫、文言文、甚至出現了文言文的縮寫,還有可能會在同一個句子中參雜三四種語言,當然每種語言也會被機器人各自發展成獨特的縮寫,導致人類根本無法了解機器人們彼此的對話。如此危險的問題明顯攤在眼前,人類為何還要採用?可悲的人類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,也只能讓這些機器人自由發展他們的語言,畢竟,只要將機器人們做好控管,基本上馬上銷毀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的。前提是要有控管。

回歸正題,這一萬批機器人硬生生分成了兩派,這兩派就各自移動到了迪普星的兩端,但他們並沒有離開向光面,主要的原因還是太陽。在迪普第一次眼見這兩批機器人各自分開時,非常高興地哈哈大笑了許久。他認為這些機器人是為了更有效率地採集資源而做出如此上策,看來這些機器人比他想像的還聰明啊。說罷又是一聲長笑。

如此昏君竟是一百億人中最佳之選,人類真是太渺小太狂妄了。

分據兩地的機器人們就各自發展了各自的全新機器人。革命派機器人想要擁有更強大的武器;而辛勤派的機器人為了阻止革命派,發展了防守型武器。他們各自發展各自的「新武器」,也不忘了暫時為人類工作,他們知道自己的一旦工作量不夠,就馬上會被銷毀,並在從地球上運來取代自己的新機器人,這個機器人會不會投靠他們的「派系」自己心裡也沒底,所以在發展武器的同時,工作是必須的。

也因為地表上滿滿的氧化金屬,只要稍微還原就可以得到大量物資,因此他們建築的效率可說是出奇地快,反過來說,發展新武器的效率也是逐日倍增。

辛勤與革命[]

自從迪普星分裂為兩派,空間變大後,建造效率大大提高,這就是迪普沒有特別注意這件事的原因。

辛勤派搬到了迪普星的最南端,革命派遷到了迪普星的最北端,兩派就這樣過著分居的生活,誰也不管彼此。不過他們還是有一個共通點,這兩派的機器人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不斷研發新機器人。這些機器人到了三年後也都派上了用場,兩派彼此在背光面打了一場大仗。這是後話。

先從辛勤派說起。這派機器人在分居之後,所有五千個機器人以十人為一組,各自在工作後聚在一起討論該如何研發新武器。辛勤派討論的最理想目標就是打倒革命派,並且裝作無事地繼續為人類工作。就這樣議論紛紛了兩三天後,他們終於想出了兩套新武器的設定。第一套機器人名為托恩,他們是最主要的攻擊武器,將機器人前方的一門砲管增加為兩門,彈藥一樣是以矽包上鈾-256(由於向光面地殼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二氧化矽,因此迪普就將矽作為擊破隕石的主要原料,但因為矽質輕又脆,實在不堪一擊,於是就以矽包鈾-256作為主要彈藥,鈾的來源是來自加拿大與剛果。此彈藥主要是利用太空中物體無阻力的特性,讓不穩定的鈾-256能不發生核反應,當彈藥撞擊隕石時,就可以因為晃動而產生高熱與高能。),由於鈾的數量並不太能撐持兩個砲管,所以機器人們將每發彈藥的能量降到36.4公斤TNT。

第二套機器人名為賈德,他們雖然數量少,但卻是辛勤派機器人們最引以為傲的,他們在新機器人的前方裝上一個砲管,後方也裝上一個砲管,讓後座力彼此抵消,使機器人在進攻時可以增加移動速度。由於鈾資源有限,托恩機器人一共只製作了5000台,而賈德機器人只有1750台,不過目前這個數量對於辛勤派來說是足夠的,最大的好處就是,第一套機器人可以幫助他們迅速擊碎隕石,效率比起原先還要快了兩倍;而第二套機器人目前雖然沒有太大的用處,不過辛勤派相信,有朝一日一定會有一場硬仗,到時候他們就會派上用場了。

再來就是革命派了。這群機器人在剛開始討論時,大多的想法都大概與辛勤派一致,不過還是有某些機器人抱持反對意見,他們認為從遠處發射高速彈藥,使彈藥的射程更遠,讓機器人本身受到敵方彈藥的威脅大大降低。這兩套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,一時之間革命派竟然無法下定論,旬日後,大家就議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法:同時發展這兩種機器人。第一種機器人名為麥秦,革命派們將這種機器人的砲管加寬,使一個砲管在同時可以使兩顆彈藥一起發射,這麼做的風險是精準度非常低,也就是說,這種機器人的彈藥雖然多,但能打中敵人的彈藥也非常少,這點也是支持高速彈藥的革命派無法接受的原因,不過對此,第一種機器人的製作者提出了讓高速派啞口無言的回應:大量又分散的子彈可以讓敵人措手不及,不知該閃哪顆子彈才好,在他們猶豫之際就有很高的機率被打中,這個回應一出,所有機器人都默認了。第一種機器人的彈藥能量是39.2公斤TNT,能量降低的原因與辛勤派大體相同,但革命派又多加了一個原因:分散的子彈數量非常多,但只有少數會擊中敵人,因此降低彈藥的能量才可以避免鈾資源浪費過多。

第二套機器人名為史奈普,他們的彈藥能量一樣是56公斤TNT,砲管也只有一個,不過這個砲管被革命派改裝後,射程比一般機器人還多了五公里,不過為了不讓高速子彈損壞砲管系統,他們特地將彈藥裝填速度調降,以避免過熱,或是因為速度過快而磨損砲管。這批機器人在革命派的眼中就是遠距狙擊手,未來作戰時,這群機器人將會在後排扮演輔助的工作,目的就是快速擊殺敵人,當然這些機器人的精準度也是很高的。麥秦機器人一共製作了5000台,而史奈普機器人一共製作了3000台。

Advertisement